2024年11月14日晚,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琰娇应邀于厦门大学南光320会议室开展专题学术讲座,题目为“符号围城:文化批评的性别困境”。本场讲座由澳门太阳城官网-太阳城网站
助理教授景欣悦主持,中文系众多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聆听本场讲座。
在本场讲座中,陈琰娇老师首先提出当今性别议题的研究面临着“女性意识全面下沉”和“女性话语标签化”的两难困境。在今天,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女性意识已经全面下沉,这既是文化工业的重要生产指标,也成为了社交媒体的热门流量标签。然而,女性题材故事越来越多,女性形象及其经验讲述却似乎并未因此更丰富;女性意识的习得与表达越来越成熟,但我们自身却仍在二元对立和标签化的危机中苦苦挣扎。这种困境在面对文艺作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基于此,陈琰娇老师以自己两次学术思考的亲身实践经历入手,指出将学术研究“历史化”、“理论化”的两个突破方向。陈琰娇老师以《意义重塑与女性意识的历史化,重探当代中国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和《<鹦鹉杀>:景观社会的情感辩证法》两篇文章的创作实践为例,复现了自己从问题到落地的学术思考全过程,分别解释了如何用“历史化”和“理论化”的思维方式突破性别议题中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我们要把具体的文化现象放到历史的谱系中,将“当下的历史”与“历史的当下”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我们的学术研究不能停留在“感受”层面,而是不妨从小选题入手,借助理论化的过程不断纵深思考,具体地走出“围城”。
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反响热烈,纷纷向陈老师提问。针对如何归类同一选题关联的多重原因、如何看待中国语境下的左翼理论、当下如何去建构“女性主义”等问题,陈琰娇老师结合自身的学术研究经验给出了具体的回答。她鼓励同学们缩小研究范围,把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具体化,回到具体的选题中以期在众多的解法中找到具体对应的最优解。她指出,做文化批评的目的是“让问题被看到”,具体地去思考问题,才能帮我们一点一点地拆掉符号的“围墙”,建构的路要一点一滴地走,从批评思考开始。
景欣悦老师在总结中引用道:“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长青”,陈琰娇教授的精彩讲座为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师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深刻而活跃的交流中,本场讲座圆满结束。
文字/史瑞先
图片/史瑞先